广州大谋划!2025年常住人口约达2100万!
5月3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州市人口发展及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清晰描绘了今后五年广州全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蓝图”。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广州全市户籍人口约112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常住人口约210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7%。
2025年广州常住人口的目标值约2100万人。 这意味着什么? 2021年,广州常住人口是1881.06万人,这意味着未来四年,广州还要继续“抢”218.94万人: 平均每年净增55万人。
另外,《规划》还提出将逐步提升外围城区常住人口占比、积极探索试行育儿假制度、实施差别化弹性入户政策。
在住房保障方面,《规划》强调要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大人才安居支持力度、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等;要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和配租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共有产权住房管理、保障租购同权、强化退出管理制度等
并公示“十四五”时期住房保障重大工程和项目,包括共有产权住房鸦岗保障性住房项目、新造保障性住房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石丰路保障性住房项目;公租房保障嘉禾联边保障性住房项目、原南方钢厂(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火车南站(东新高速以东)保障性住房项目、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在发展主要指标中提出,公共租赁住房累计保障户数2020年完成值已达19.72万户,2025年目标值为21.82万户。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人口与公共服务发展主要指标:
引导人口向新区郊区集聚
《规划》也对养老服务和幼儿照护提出了目标。要推动每个街镇建设至少1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每个村居设置至少1个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功能的村居颐康服务站,到2025年,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床位占全市养老床位规划目标的比例达10%以上。
《规划》指出,完善托育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市场优先布局托育资源薄弱地区,推动城市更新地区托育机构高标准配置,统筹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同时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政策优惠等扶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规划》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迁入户政策体系,逐步放宽入户限制,实施差别化弹性入户政策,在市内不同区域间实施差别化的入户政策,以吸引更多年轻、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到广州郊区新区工作生活,促进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广州还提出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具体来看,广州将健全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全生命周期生育支持举措,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生育假、生育保险等生育支持政策。
《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塑造人口空间新格局。具体看来,广州将推动城市副中心承载中心城区功能外溢,积极引导人口向新区郊区集聚,增强新城区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坚持产业导入,以功能置换推动旧城区人口减量和结构调整,为老城区注入人口新活力。
预计到2025年,中心城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常住人口约675万人,外围城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常住人口约1425万人。逐步提升外围城区常住人口占比,较2020年增加约1.79个百分点。
外围城区楼市或迎大利好
看明白了吗?
广州的中心城区其实就是老三区(荔湾越秀海珠)再加一个天河区,一般也称之为中心四区,而黄埔、番禺、白云这些近郊新城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没有摆脱外围区的标签。
但你千万不要认为,被划分到外围城区就是利空。恰恰相反,是利好。
因为,《规划》的意图其实要严控中心四区,要给外围城区开小灶,给予外围区更宽松的户籍政策。
此次《规划》明确,预计到2025年,中心四区常住人口约675万人,外围七区常住人口约1425万人。逐步提升外围城区常住人口占比,较2020年增加约1.79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未来四年,外围7区的人口增量将达到168万人,中心四区的人口增量只有51万。
换句话说,未来四年,广州人口还将继续大规模增长,但主要去向是外围城区,这对嗷嗷待哺的外围区来说、是重大利好,尤其是楼市。
那么,具体会怎么做呢?
此次《规划》只是重申:要在市内不同区域间实施差别化的入户政策,以吸引更多年轻、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到郊区新区工作生活。
具体怎么做,需要到另一份文件中找。
根据2020年12月广州市人社局就曾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在7个郊区新区,只需大专学历+28岁以下+社保满一年,就可落户广州
(一)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单证),或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或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人员;
(二)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
(三)申报时须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
当时就有媒体戏言,广州11个区今后将划分为本科区(中心四区)和专科区(外围7区)。
不过,这个征求意见稿,似乎还没有正式批复,也迟迟没有真正执行。
但从今年的情况来,差别化落户政策势在必行,紧迫感越来越强,再不落实的话,不仅楼市无望,本来应该流入广州的人才还可能会被成都、武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截流。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的财政状况最弱,如果能在人才政策、户籍政策上做到最友好、最宽松,相信这是大多数人乐见其成的。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城市战争(作者孙不熟)
--THE END--
本刊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谢炎燊、陈慧霞
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刊发表文字、图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场观点/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