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商业新闻网!

今天是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郑强:太注重培养全才,出不了一流科学家。网友:说得太对了!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要学的要考的内容太多了。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才,我们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恨不得让孩子们什么都学。看看这些年,有多少课程先后进入了学校,比如编程、戏曲、书法、劳动等等。

我们的教育希望把孩子们都培养成全才,什么都会,但现实是残酷的,大部分学生注定是学不会的,甚至连自己的特长最后也没有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国著名的教授郑强也曾大声的呼吁过,他说:太注重培养全才,是出不了一流的科学家的。

郑强教授说:再这么搞下去,我们是出不了一流科学家的。杂了,太杂了!我们不应该去追求一个人什么都会,我们应该去追求的是每一个都是拔尖的,然后把它组成一个乐队,它就是最好的交响乐团,强调的是高水平人组成团队的复合,而不是一个人成为杂家,这才能出一流的科学家。



不得不说,郑强教授看到了现在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再不改变,真的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第一:我们的教育不是因材施教,偏才很难生存下去,更别说脱颖而出了。

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但目前的教育做到了吗?显然没有。现在的学校严格来讲就是一个超级工厂,每个学生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的培养流程是完全一样的,最后的成品也基本一样。但凡哪个孩子有一科不及格,他就很难毕业,更不可能考上大学。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是非常不适合偏才成长的,更别说脱颖而出了。

就算某个孩子是个数学天才,但如果他英语不及格、政治不及格,他也不可能被大学录取,最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看看每年的高考,总有一些孩子是非常偏科的,有些科目非常好,有些科目非常差,为了考大学,他们通常会花很多时间来补差的科目,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好的科目,所以到最后,好的科目也不精,差的科目稍微好一点而已,最终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偏才都被现在的教育模式抹杀了!



第二:严格意义上偏才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天才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一定是有所特长的。

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一定是什么都精通的人吗?事实上并不是,真正出类拔萃的人物通常都是偏才,我们身边就有。

比如画家陈丹青,当年去清华当教授时一句英语也不会讲,估计数学也不会太好。还有台湾著名的作家三毛和琼瑶,数学成绩都是一塌糊涂。还有我们熟悉的文学家钱钟书,当年他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但他的数学成绩极低,本来是被退学的,后来被破格录取。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大多数成就卓著的人物都存在自己的弱科,他们也并非都是全才。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却要求我们的孩子门门都好呢?孩子们的精力就那么多,怎么可能把所有学科都学精通呢?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要求孩子们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最大的失败。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什么都学好呢?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孩子擅长舞蹈、有的孩子擅长运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他们牺牲特长,补充短板。说白了,目前的教育根本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完全是为了筛选人才,这是脱离教育本质的。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商业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学英语,学的不是单词,也不是语法,而是敢说敢做的勇气。”——这句话,或许能够戳中一些初中生的痛点。在学习英语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知道很多单词,语法也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做不好题、说不好英语。”那么,你是否也曾因为这些疑惑而[全文]
    2024-12-20 04:17
  • 近期,北京市各区陆续进行了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作为高三四次“大考”的第一次考试,能够检验同学们一轮复习的整体效果和对试卷的适应程度,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开展、查漏补缺、提升自己指明方向。更关键的是,从期中考试的成绩数据中,同学们可以看清[全文]
    2024-11-14 03:52
  • “现在是第几周?”这样的疑问在耳边响起时本学期的序曲已缓缓流淌到第七周期中考试的钟声即将敲响快来查收这份期中考试指南吧关于复习状态你是哪种类型?01知识健忘型就像面包需要咀嚼才能尝出甜味学习也要给知识一个消化吸收的时间“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全文]
    2024-10-29 03:48
  • 全文长 5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作为教师,如何从为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起来看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智慧。如果您问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我认为学[全文]
    2024-10-25 03:4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国商业新闻网 sy.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